
在日博体育,日博注册:芦岭煤矿修理机厂,有一群利用业余时间“变废为宝”的检修工人,正用技术与创新,为企业降本增效开辟新路径,同时也为自己打开了一条“技能增收”的通道。
每天上午8点10分,当其他检修工还在休息时,保运区技师王记勇已带领团队在废旧零件堆中忙碌。他们仔细筛选出可用的滚筒、减速机、电机、机架等部件,经过检测、润滑、更换易损件后,像“拼积木”一样重新组装成皮带机头。“这些重组设备,性能不输新设备,但成本大幅降低。”王记勇边擦拭油污边介绍。
为充分利用职工技能和业余时间,芦岭煤矿创新推出“抢单模式”——矿上发布“自修回收”单项工程招标,区队结合职工能力和意愿自由抢单。检修工王珏算了一笔账:“修一台回收皮带机头能创收约5000元,8人一周完成,每人可额外收入600多元。”这一机制不仅提高了职工积极性,也盘活了大量闲置资源。
在追求效益的同时,安全始终是不可逾越的红线。所有修复设备必须通过严格的性能与安全检测,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,每台设备都有详细的检修档案。王记勇说:“我们像对待新生儿一样对待这些‘再生设备’,安全性能检测比新设备还要更加严格。”
据了解,这一“自修回收”模式已为矿山节约了可观的设备采购成本,同时让技术工人实现了技能变现。从“被动检修”到“主动创效”,芦岭煤矿的“创客”们正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价值,也为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。(李蓓蓓)
来源:《中安在线》2025年9月24日